2025年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三要点汇总

点击数:373 | 发布时间:2025-04-14 | 来源:www.rcaiwk.com

    必学三 文化进步经历
    第一单元:中国古时候的思想和科技
    1、孔子和老子
    1、 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己复礼”)倡导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正名”的倡导(守旧一面);倡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地制宜”“学思结合”。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遭到太多看重。
    2、 老子即老聃,春秋楚国人,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摈除去“天命”的绝对权威。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倡导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荀子:“亚圣”,儒家学派的要紧奠基人,把“仁”的学说进步为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性善论;“民贵君轻”;“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可以*,贫贱不可以移,威武不可以屈”。
    2、 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可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 墨子:“兼爱”(没阶级等差的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战国显学,代表下层民众利益,战国后不再受看重。
    4、 庄子:道家的代表人物,“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需要适应自然;
    5、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法、术、势相结合,打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变法改革。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时候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 孙膑:兵家,受《孙子兵法》影响。
    7、 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 背景: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权势,也起到了限制君主权利过度膨胀和预防*有哪些用途。
    3、 董仲舒推崇春秋大一统,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并倡导三纲五常。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宋明理学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进步遭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三教合一的年代背景下,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进步。
    2、 程朱理学:核心: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办法:格物致知;南宋后进步成官学,《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代表人物:程颐、程颢、朱熹,明初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 陆王心学:陆九渊:核心:“心既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办法:创造本心。王阳明:核心:“致良知”——强调了自我的主动用途,勉励大家奋发立志。
    4、 对理学的评价P17。
    5、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 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反对孔孟学说、程朱理学;主张个性得到自由进步;男女平等;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写作《焚书》《藏书》。
    2、 明末清初中三年级大思想家:
    王夫之:系统的批判宋明理学,打造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目前物质世界中;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充分一定作为人本能需要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黄宗羲: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言论自由,倡导打造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明道救世”,写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3、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P21
    4、 宋明理学有哪些用途及影响。P21
    6、中国古时候的科技
    1、 四大创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早的印刷品——唐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唐创造火药——孙思邈《丹经》;战国出现司南,北宋出现指南针,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到了要紧用途。
    2、 天文:早的日食纪录:殷商甲骨文;战国《甘石星经》是国内早的天文著作;《石氏星表》是世界早的星表;东汉张衡创造浑象仪、候风地动仪;唐僧一行、梁令瓒创造黄道游仪,世界初次发现恒星地方的变动;元郭守敬创造简仪。
    3、 数学:东汉久久乘法口诀;春秋筹算计算法;元珠算法;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数学运算办法;祖冲之将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后七位。
    4、 农书: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国内现存早完整的农书;元王祯《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5、 医药:国内现存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医圣”;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一流的分类办法,生物进化论思想。
    第二单元:中国古时候的文静长廊
    7、汉字与书法
    1、 由繁到简:甲骨文——金文—— 一字多形——小篆——汉隶——楷书
    2、 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3、 书法成为自觉艺术:魏晋南北朝。
    4、 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5、 书法家:草书:张旭、怀素;楷书: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8、笔墨丹青:
    1、 战国绢帛画《人物龙凤图》;
    2、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3、 唐吴道子“吴带当风”。
    4、 宋代文人山水画从重视写实到愈加重视意境:“残山剩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5、 清八大山人朱耷“瞪眼鱼”“伤心鸟”。
    6、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民间风情。
    9、诗歌与小说
    1、《诗经》是国内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的手法。
    2、楚辞是战国出现的新体诗歌,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开创中国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与《诗经》合称“妖娆”,是中国古时候诗歌的源头。代表作屈原的《离骚》。
    3、汉赋是一种带韵散文,重铺陈排比、文彩华丽。
    4、唐诗:代表人: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
    5、宋词:代表人:苏轼、辛弃疾、刘永、李清照。
    6、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成的新诗体,有格律曲牌限制,很多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7、明清小说:章回小说。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清代小说:《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传》。
    10、梨园春秋
    1、 戏曲进步:傩——宋南戏——元杂剧——明清昆曲——清京剧
    2、 起源:傩。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时候戏曲的成熟。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昆曲为“百戏之祖”,汤显祖《牡丹亭》;清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京剧被叫做“国粹”。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年代
    十1、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 希腊早的哲学:自然哲学,“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人具备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 智者学派: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倡导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用途。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略大家认识的一同性,给主观随便性、个人自由主义打开便捷之门。
    3、 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常识即美德——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的成为一门研究“人”的知识。
    4、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着者,“吾爱吾师,吾有爱真理”;大的哲学贡献石川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2、文静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 背景: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生活享乐,但自己思想体系尚未成熟,借用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我们的反封建思想;黑死病的蔓延。
    2、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一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崇尚理性和科学,关注对人、社会和自然的研究。
    3、 文静复兴前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4、 文静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5、 16世纪,英国诞生杰出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欧洲文静复兴时期文学的高收获。
    十3、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
    1、 罗马教会:“因行称义”——依赖以教皇为首的教阶规范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2、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可以靠善功、圣礼和神职职员,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备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3、 加尔文:“信仰得救”“先定论”,《基督教原理》。
    4、 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关于赎罪券的效果》。
    5、 宗教改革的影响: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6、 宗教改革的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4、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1、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
    2、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 含义:启迪和开启大家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大家带来光明与期望。用理性而不是外面的权威来判断所有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4、 特征:比文静复兴更为彻底,具备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5、 意义见p57。
    6、 代表人物:领袖人物伏尔泰——自由与平等,政府有哪些用途,开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论》,天分人权、人民主权,暴力革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十5、近代科技革命
    1、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改变了那个年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 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开创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具备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之父”;创制天文望远镜;为牛顿力学创立了基础。
    3、 牛顿:打造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的第大飞跃——海王星的发现;微积分的创立者。
    4、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存活”。
    1871年《人类的由来》——人猿同祖;1863年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5、 瓦特改良纽可门的蒸汽机,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蒸汽年代——1807年富尔顿,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汽轮。
    6、 1870年格拉姆依据电磁学理论设计出发电机——电力年代。
    7、 美创造大王爱迪生,1000多项创造。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7课 18世纪后半叶-20世纪欧洲诗歌、小说、戏剧代表人物
    1、拜伦,英,《恰尔德.哈罗尔的游记》《唐璜》,浪漫主义,“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英,《西风颂》, 浪漫主义,“假如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3、海涅,德,《德国——一个冬季的童话》,浪漫主义。
    4、雨果,法,《悲惨世界》, 浪漫主义。
    5、司汤达,法,《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
    6、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批判现实主义。 “拿破仑用剑没办到的,我用笔来完成。”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7、狄更斯,英,《双城记》, 批判现实主义。
    8、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 批判现实主义。
    9、高尔基,俄,《妈妈》, 革命现实主义。
    10、贝克特,法,《等待戈多》, 现代荒诞派,“他那具备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18课 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德,《英雄交响曲》《命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2、莫奈,法,《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印象派绘画。
    3、德彪西,法 《牧神午后.前奏曲》, 印象派音乐。
    4、赛尚,法,《埃斯泰克的海湾》,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5、高更,法, 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6、凡.高,荷兰 《向日葵》, 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7、毕加索,西班牙,《坐在椅子上的女性》, 现代艺术。
    19课 电影与电视
    1、1895,卢米埃尔兄弟,法,电影正式诞生。
    2、1927年以前为默片年代,格里菲斯,美,“现代电影之父”。
    3、卓别林,美,《城市之光》《摩登年代》《大*者》。萧伯纳称赞他为:“电影艺术中的天才”。
    4、1926,贝尔德,英,创造电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二10、西学东渐
    1、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
    2、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体用之争:洋务派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倡导原封不动的保持既有些政治文化格局。
    4、 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郑观应。
    5、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兴起是什么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6、 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世相融合,写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布西学;
    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讲解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势必性。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互联网的维新志士,《仁学》。
    严复: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7、 维新派与顽固权势、洋务派的思想交锋:需不需要维新变法,需不需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需不需要废“八股”、倡导西学、改革教育规范。
    二十1、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新起是什么原因: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一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步;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需要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年轻人杂志》,后更名为《新年轻人》蔡元培在北大奉行“兼容并包”的宗旨,倡导“学术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 内容: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5、 影响:解放了大家的思想,对唤广大年轻人的觉悟起到巨大用途。
    6、 “*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我之节烈观》。
    7、 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8、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见p91。
    二十2、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详细内容见p94。
    3、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讲解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详细内容见p94。
    5、新三民主意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二十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2、1919年《新年轻人》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剖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何可以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进步和成熟;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国内工业化的基础,开辟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65年《论十大关系》;“八大”觉得国内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进步的需要同目前经济文化难以满足人民需要的情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步社会生产力。
    1957年《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典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中共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二十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规范》。
    2、1978年xx届xx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紧历史转折。
    3、邓小平理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进步生产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1987年中共xx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南巡讲话: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关系;进步才是硬道理。
    4、中共“xx大”正式确立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
    5、中共“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25年中共“xx大”把“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7、2025年科学进步观的提出:第一要义是进步,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需要是全方位、协调、可持续,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二十5、现代科技
    1、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物理学范围伟大的革命,非常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为大家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渠道。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 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另一支柱——德国普朗克提出来。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3、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十6、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2、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登月计划”正式启动,国内于1999年加入。已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剖析。
    3、1997年人类第一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4、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得到达成。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第一颗人造卫星;
    5、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6、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7、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二十7、新中国的科技收获
    1、1964年国内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2、1964年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3、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策略核导弹。
    4、1970年“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5、1975年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6、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7、1983年国内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7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国内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获得新的突破。
    8、2025年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二十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2025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达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策略目的”
    2、1986年全国人大xx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国义务教育法》;90年代以来提出“科教兴国”的策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要紧环节。
    3、1958年,随着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推行“教育*”,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4、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考试招生的规范。
    二十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静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将来,“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紧急的干扰和损害;“文化*”中,“双百”方针有遭到紧急破坏。xx届xx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2、1957年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
    3、*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